为使全系学生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让同学们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有进一步的认知,现浅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社会意义:
首先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无偿地贡献个人的精力、时间,不求任何物质报酬,服务群众,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四个基本特征。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施予,也不是有大量空闲时间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才能参与的,而是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我们要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群众、贡献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宣扬文化、传播文明。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参与者自身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既是助人,也是自助。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社会成员,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激情,有活力,强烈要求实现自我价值,是促进社会发展、文明传播的中坚力量。我国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总结传统学雷锋活动并借鉴国外志愿者组织机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校团委的支持下成立校级青年志愿者组织,或以个人身份参与义工团体,利用业余时间广泛地参与扶老、护幼、助残、环保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社会服务活动。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
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导理念面向社会,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爱心,传播着文明,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对于志愿者来说,他们在各方面给弱势群体等以帮助、关心的同时,自身在道德实践中也获得了反省和提升的机会,利于自身道德素质的完善与升华,他们崇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利于良好道德氛围的营造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身边的人。
第二,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加了52万,再加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使得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首先,可以扩大大学生的生活范围、知识视野、认识领域,同时可以通过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以提高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丰富生活体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其次,可以调节大学生心理,促进大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由此可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第三,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志愿服务的经济效益往往被忽视,据一些国家的数据统计,志愿服务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可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到14%左右。比如在美国,志愿者的服务相当于九百万工作者的全时工作量,每年可以创造255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在我国,青年志愿者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星级认证制度的服务时长与各类志愿服务单位时长产生的效益等方式衡量,不过这仍然认证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以达到规范化。志愿服务不需要政府太多的财政投入,相反他们却能给他人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满足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其成本低,但是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最多也就是政府部门提供一些后勤补偿:如生活费、交通费等,而且社会的一些义工团体,基金会也会提供一些金钱和物质的资助,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所需的成本是相当低的,而所创造的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也希望大家在读完本文后能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自己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杨明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政策分析 商情2008年第41期
2胡昌宝 徐群浅谈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第8期 3周庆华 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第4期 4宫阿都 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机制研究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1期